编辑推荐 1.主题鲜明有热度:过敏性疾病在全球特别是中国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广大家庭重点关注的健康话题,本书聚焦这一当下流行且困扰公众的时代顽疾,紧抓健康热点,及时满足公众对提升医学素养、做好健康管理的需求。 2.内容权威有深度:本书作者专家团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学科,该学科属于多学科共建的大平台学科,本书内容依托该学科丰富内涵而成,传达了前沿认知和理念,具有优秀的丰富度和延展性。 3.人文叙事有温度:本图书兼具基础医学科普与历史人文视角,以温暖质朴的文字,结合丰富有趣的热点新闻事件以及前沿科学研究、中外历史故事等,将过敏的历史、本质、诊治以及思考娓娓道来,既能帮助增长知识,解当下之健康困惑,又能启智润心、引发思考。 4.打破传统有高度:市面上以“过敏”为主题的科普图书多侧重于知识性,多以理论、指南等进行转化。本书从编写设计上不仅聚焦于疾病的诊疗本身,也不是简单的知识性科普,而是打破传统教科书逻辑,从宏观、微观视角剖析人类文明进展、生活方式演变与过敏高发之间的联系,将“疾病与人”放到历史、自然、社会的维度中探讨,更具阅读性阅读性、思考性和启发性。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医学科普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从过敏疾病的流行现状展开,追溯其作为“新世纪顽疾”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揭示其与人类文明进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过敏发生的原因(各类学说),揭示其发生的底层逻辑,探索过敏原致病的秘密,带领读者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同时,结合新闻事件、临床经典案例等,深度探讨过敏的防治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视角、精神心理、艺术等视角对过敏防治作进一步探究,启发思考,展望未来。 作者简介 杨钦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变态反应(过敏)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目 录 第一章 过敏:现代文明的窘境现状、历史与未来。 非传染病:却比任何传染病都流行 / 3 神农的告诫及“发物”里的中国密码 / 12 文明猎手:古埃及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噩梦 / 16 富贵病:逐渐被揭开的过敏真相 / 19 过敏学科:向世纪顽疾宣战 / 24 过敏的正面意义:人类该何去何从 / 31 第二章 过敏的本质:物种的环境孤独症病因、机制与假说。 变态反应:“乌龙”的维和部队 / 39 中医学说:过敏是一种“阴阳失衡” / 47 城市化副作用:追赶文明发展的人体进化 / 51 生物多样性:人类越孤立,可能越脆弱 / 57 灰姑娘不过敏:太干净反而易生病 / 64 遗传学说:基因与环境相互成全 / 69 回归自然,远离过敏 / 72 第三章 过敏原:最熟悉的陌生人过敏原防控,分析与思考。 花粉:钢筋森林中的“定时炸弹” / 79 蛋白质:说好不分离,一朝反目成祸首 / 92 “危险食品”:过敏推动社会治理 / 102 宠物与装修:亲密无间带来的烦恼 / 110 药物过敏:可毫厘致命,当慎之又慎 / 117 过敏原检测:以身亲试,捕捉真凶 / 126 过敏原还能有多奇葩 / 134 第四章 过敏性疾病:躯体,即是战场临床故事与感悟。 过敏性鼻炎:呼吸之痛 / 141 特应性皮炎:最难缠的“痒醒症” / 151 食物过敏: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 157 牛奶过敏:妈妈们的忧心事 / 166 哮喘:为顺畅呼吸而斗争 / 173 严重过敏反应:一脚踏进生死门 / 179 当怀孕遇上过敏:步步惊心 / 188 第五章 管控过敏:耐心与毅力的修行治疗方法与实践。 脱敏治疗:重新调校人体免疫 / 195 药物:治标不治本,但过敏人离不开它 / 200 自然免疫说:回归“原始”生活方式 / 205 控制过敏原:打不过就躲,躲不过就防 / 210 生物制剂:升级补丁,重塑系统 / 214 新疗法与新思路展望 / 218 第六章 祖国医学:殊途同归过敏防治的中医策略。 中医治过敏:表里兼治 / 223 针灸出击:祛邪扶正,内病外治 / 230 四时防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 236 第七章 过敏与心理:庄周梦蝶,为蝶乎,为周乎 身心一体,千丝万缕。 久病成心病:顽疾缠身,身心俱疲 / 251 心病成体疾:心病还须心药医 / 259 音乐治疗:在音符中疗愈过敏 / 265 生活指导:最警惕的敌人,也是最长情的朋友 / 269 参考文献 / 279 致谢 / 285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 / 28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战队” / 288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大意是,真正高明的医生,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防患于未然。在瘟疫、战争和饥荒威胁人类生存的古代,“治已病”是医学先贤们的首要任务,在当时百姓的心中,能够让奄奄一息的人起死回生的医生为“大医”。 而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治未病”的概念正在被广泛重提,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健康风尚:“坚持预防为主”“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疾病防治主体的转换,体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的转变,同时也是医学科学技术和理论日新月异演变过程的缩影。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谱已经悄然改变。自1906 年奥地利科学家克莱门斯·冯·皮尔凯首先提出“allergy”(过敏)一词起,人们对过敏的认识逐渐全面,过敏从“罕见病”“贵族病”转变为这颗蓝色星球上的大规模非感染性流行病。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以高发病率、难以治愈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成为人类健康的新挑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过敏浪潮,如何成为“上医”,如何“治未病”?这是摆在过敏防控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通识教育,是当下社会扩大知识宽度和提升认知高度的新型学习模式,其精髓在于“博学与精专兼容,宽度与广度并举”。这一思想,古已有之。《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提倡博学和思辨的学习方式,强调各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前,公民对过敏性疾病的知晓率、重视程度仍不足,过敏性疾病就诊率低。健康教育正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有鉴于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一众骨干,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临床经验积累,以典型生动的案例、发人深省的历史典故、细腻动人的笔触编写本书,为读者呈现出温暖的医学科普,目的是普及过敏知识,让更多的朋友成为自己的“上医”,积极防控“未病”,规范治疗“已病”。 本书从古代中国医药学家对过敏临床表现的记载、辨证施治的华夏智慧展开,到介绍西方学者对过敏的深入剖析、药物的研究开发、学科的体系建设等发展历程。全书内容纵横数千年,博古通今,将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融入编者的专业素养和治学思想,恰恰是编者所在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之精神的深刻体现。读者可以在博学与精专的知识体系中自由翱翔,体会寓教于乐的惬意,领略通识教育之魅力。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本书的学术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感谢国内一流的编辑团队为本书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提供鼎力支持。由于编写水平和时间所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期待广大同行、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世纪顽疾:过敏》编委会 2024 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