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柳林风声 软精装 珍藏版(买中文版送英文版)
作者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著;杨静远 译
出版日期 2019-04-01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15916101
ISBN号
(10位)
7515916109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17.5
约合(US$) 13.83
[ 内容简介 ]

《柳林风声》这部经典童话,曾经引起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曾写信告诉作者,他把这本书一口气读了3遍。同时,《柳林风声》也深受《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喜爱,在《哈利·波特》当中,赫奇帕奇的象征獾也是以书里憨厚的獾先生为原型的。
  《柳林风声》是世界传世经典注释本的唯美呈现!原汁原味的著作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一部妙趣横生、温馨友爱的童话★被誉为英国散文体的典范之作★以诗意而幽默的笔触和奇幻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生意盎然的田园和纯朴真挚的小生灵
  ★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队注释★名师注释版让你读懂原著★英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
  《我的心灵藏书馆:柳林风声(英文注释版)》是世界传世经典注释本的唯美呈现!原汁原味的著作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经典版本,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本套丛书大部分参考美国企鹅出版集团出版的“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s)和英国华兹华斯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名著系列(Wordsworth Classics),以这两种版本为标准进行校对。力求为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
  ◆名师选编,本本畅销。本套丛书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从浩如烟海的名著世界中精选而出,并由翻译教授陈德彰寄语推荐。精选名著本本畅销,风靡世界数十年,尤其适合热爱英文原版名著的广大青年读者朋友阅读。
  ◆名师注释,精确理解原版英文名著。本套丛书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团队注释。文化背景详细注释,词汇短语详细说明,包含所有四级以上的难点词汇,使阅读毫无障碍。另外对文中的长句、难句、复杂句进行了重点分析解释,并提供译文,使英语学习者读懂名著,理解名著,爱上名著。
  
  《柳林风声》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的河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炫耀、追求时髦的蛤蟆,敦厚老实的水獭——他们生活在河岸或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1859—1932 )童话作家,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在他的独生儿子6岁时,他为儿子编讲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过,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写给他看。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扎信,就是童话《柳林风声》的基础。格雷厄姆酷爱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对自然的描写极其流畅、丰富。除《柳林风声》外,他还留下两本书:《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1895 )和《做梦的日子》(Dream Days,1898 ),深为英美不同年龄的人喜爱。
  
  杨静远,翻译家,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者协会二届理事、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译作《柳林风声》与《彼得•潘》广受读者欢迎。曾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荣誉证书、国务院特殊津贴。
  
  译 序/ 1
  一 河岸/ 1
  二 大路 / 19
  三 野林/ 34
  四 獾先生/ 49
  五 重返家园/ 65
  六 蟾蜍先生/ 83
  七 黎明前的笛声/ 97
  八 蟾蜍历险记/ 109
  九 天涯旅人/ 125
  十 蟾蜍历险续记/ 145
  十一 蟾蜍泪如雨下/ 164
  十二 荣归故里/ 181
  
  译 序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蜡像馆的一间虚幻文学厅里,陈列着一组四只可爱的小动物塑像——鼹鼠、河鼠、蟾蜍和獾。他们是童话《柳林风声》的四位主人公。和他们做伴的有宝岛的孩子们、小姑娘爱丽丝和扑克牌公爵夫人、彼得•潘和凶恶的海盗胡克、兔子彼得等著名童话人物。由此可以看到,英国儿童文学中一些传世名篇,都出自苏格兰作家之手: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1865),罗伯特•史蒂文森(《宝岛》1883),詹姆斯•巴里(《彼得•潘》1904),肯尼斯•格雷厄姆(《柳林风声》1904),也许还可以加上柯南•道尔(《福尔摩斯侦探案》1891)。这是否与苏格兰人富于想象、童心永驻的性格有关?
   近年,一种颇为一致的意见认为,从 19 世纪中期到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数十年,是英国儿童文学百花争艳的黄金时代。它以《爱丽丝漫游奇境》(l865)始,以《柳林风声》终。这个估计,很可以说明《柳林风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事虽不离奇但很有趣。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要好的朋友——憨厚的鼹鼠、机灵的河鼠、狂妄自大的蟾蜍、老成持重的獾。他们竟日游山逛水,尽享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财大气粗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蟾蜍,迷上了开汽车,但车祸不断,受到朋友们的责难和管束。一次,他偷了一辆汽车,被捕入狱,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化装成洗衣妇逃出监狱,历经险情和磨难,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夺回了被野林动物侵占的庄园,并从此改邪归正。
   和《爱丽丝漫游奇境》相仿,《柳林风声》初也是一个大人为一个孩子在游戏中编造的故事,一部无心插柳的杰作。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 1859 年生于爱丁堡,5 岁丧母,9 岁随父迁至伦敦以西的伯克郡。在泰晤士河畔库克安沙丘度过如梦的童年,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成年后,供职于伦敦的英国银行,并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活动,写散文、小说,参与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等协会的工作。他广交当时云集伦敦的文化界名流,如学者福尼沃尔,出版家威廉•亨莱,作家王尔德、威尔斯、萧伯纳、亨利•詹姆斯、斯蒂芬•克莱思,诗人丁尼生、勃朗宁、叶芝,画家毕尔德斯利等,生活在浓郁而高雅的文化氛围里。但大都会的繁华,待遇优厚的高级职员生活,从来没有冲淡他对宁静田园的眷恋,一有机会就远离尘嚣,重返乡土。他结婚时年已四十,有一子,大名阿拉斯泰尔,小名“耗子”。迟来的父爱,使他把儿子视作心灵的知己。从孩子 4 岁起,每晚他必为孩子讲一小段动物故事,让孩子带着甜美的幻想入梦。初,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蟾蜍。一天,他在野外捉到一只鼹鼠,带回家来,留着等孩子睡醒后送给他做礼物。不料老
  年弱视的女仆把它错当成老鼠打死了。女仆伤心之余,劝主人用故事的形式给孩子创造一只永远不死的活生生的鼹鼠,伴随孩子一同长大。于是故事里又多了一只鼹鼠,后来又添了两名成员:河鼠和獾。日复一日,孩子听得入了迷,父亲讲得上了瘾。在孩子去海滨度假时,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父亲连续给他写信,接茬讲蟾蜍的历险故事。这些信,后来成了《柳林风声》的蓝本。格雷厄姆死后,他的妻子在《柳林风声(初的私语)》一书里将它们全文印出,于 1940 年出版。
   早在《柳林风声》之前,格雷厄姆已出过几本散文集和小说,享誉大西洋两岸。美国一出版者鉴于他的《导教杂文》(1893)、《黄金时代》(1895)、《女首领》(1898)和《梦幻岁月》(1898)等书在美国备受读者欢迎,特约他写续篇,于是在辍笔十年后,他写了童话《柳林风声》。这本书完全撇开过去以写儿童生活为主的家庭故事,转而写拟人化的动物故事,令出版者感到失望,未接受出版。等到《柳林风声》在英国出版并大获成功后,这位美国出版者追悔莫及。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原也是格雷厄姆作品的热心读者,听说他新出的是一本说人话的动物幻想故事,便不屑一读,因为他认为,把动物和人混淆起来,既是糟糕的文学作品,也是糟糕的科学作品。但一次他偶然听见夫人给孩子们读这本书,立刻被吸引住了,拿过来连读了三遍。他给格雷厄姆写信盛赞此书,说其中的“人物”成了他全家好的朋友,并且为他的儿女寄去两册,请作者签名。
   格雷厄姆在用故事哄幼小的儿子时,并无出书的打算。等到他认真动起笔来,那抑制不住汹涌澎湃的创作冲动和艺术灵感,使他由慈父一变而为严肃的作家。简单的口述故事,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文学作品——动物小说。
   虽然他曾矢口否认这本童话包含有任何题外的命意,“不涉及任何问题,没有性爱,不存在额外的含意”,但论者认为,它内在地体现和发挥了与他过去的作品一脉相承的有关世界、人生、社会、儿童教育、文学创作等见解,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和反思。作者运用了复杂的文艺工具,创造出一个多层的构件。剥开来看,它像一个玲珑剔透的象牙球。表层是《奥德赛》或《吉尔•布拉斯》式的流浪汉历险故事;往里,可以看到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机敏的戏剧性对话,如诗如画的风物描绘;里层,可以隐隐触摸到涉及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之间多重关系的哲理思辨。因而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读者的审美需求,成为一本读者面很广的小说。
   书中的主人公,四个拟人化的动物,其拟人的程度远超过其他一些动物童话。他们虽多少也具有各自的动物特性,但更多的是具有人的性格特色。他们其实是世纪之交的英国乡绅阶层人物,从较贫寒的鼹鼠到富甲一方的蟾蜍,而且全都是“快乐的单身汉”,组成一个“独身者俱乐部”。故事里虽也有人,但和以人为主角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不同,他们都是配角,多半是讽刺的对象。不过,故事表面上是写动物,实际上还是写人。作者赋予动物人的本色,使他们按照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交谈和活动,想象力比其他动物童话更大胆。例如,女作家比特丽克斯•波特的兔子彼得偷的是蔬菜,而蟾蜍偷的是汽车。但《柳林风声》又绝不同于以明显的社会讽喻为目的的《伊索寓言》或《拉封丹寓言》,它的动物不是概念化的,而是有血肉有思想感情的人性化(anthropo-morphized)动物,形象丰满而有立体感,因而故事更具声色和可读性。这一切,使得《柳林风声》超越了动物童话的局限,成为独具一格的“动物小说”。
   《柳林风声》虽然没有一些早期儿童文学中可厌的说教气,但也离不开作者本人的价值观,简言之,也就是维多利亚晚期英国中产阶级传统的道德观念。有些论者认为,作者在艺术上是创新的,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四只动物都是拥有资财生活的稳定的乡村有产者,他们无须靠劳动谋生,整日过着悠闲自在的游乐生活。浅表的道德主题很简单——动物间真挚无私的互助友爱。狂妄的蟾蜍因目无法纪闯了大祸,得到三位朋友的关怀和竭诚相助,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乡绅。另一个插曲——河鼠和鼹鼠劳碌奔波,为老水獭找回了失去的孩子,却不事声张地悄悄离去,表现了乐于助人不图感恩的高尚品德。然而更深一层,还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潜在主题:大自然与生灵万物息息相通的依存关系。
   比起人类,动物更接近大自然。过度的文明,使人类疏离了大自然,感觉变得迟钝。而动物则保持着对大自然的高度感应,捕捉到她的细微信息,顺应她无处不在的“召唤”。河水涨落,草木枯荣,候鸟南飞,小兽冬眠,万物被春的气息唤醒。书中对动物的生活虽作了非常写实的描述,但间或却涂染了一层淡淡的神秘色调,透露出一种宗教气息。但不是基督教,而是自然神教。作者的异教思想,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黎明前的笛声”一章。那个长着弯弯的犄角、多毛的臂和蹄子的“吹笛人”,也就是“潘神”,即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牧场之神。作者把他描绘成弱小动物的保护神,仁爱的自然神的喻象。这一章大概是要说明,动物(包括人)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避开烦扰,获得身心的安宁。在“獾先生”一章里,作者借老獾的口,对动物生存的永恒性和人类建树的短暂性,作了一番颇具哲理的慨叹。在獾居住的野林深处,人类来过又离去了,留下一座古城废墟,而獾们却始终在这里,繁衍生息,长住不走。
   在格雷厄姆生活的时代,西方工业化的进展还没有达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程度,因而没有引起人类对保护地球环境的危机感和关注。因此我们不能说,这本童话具有当代绿色和平主义的超前意识。但英国人惯有的那种对大自然的酷爱,对野生动植物的钟情,如一根红线贯穿全书。当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大地上几近绝迹的今天,读着这本书,不由得使我们感到,它在向我们倾诉一种朦胧、素朴、不自觉的环保呼声,不是用枯燥的数字,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用一颗爱心和真情。
   也有人认为,作者还借书中动物的矛盾冲突,表白他本人内心的矛盾冲突。蟾蜍热衷于冒险闯荡,却被三个朋友拉回循规蹈矩的乡绅生活;河鼠被海鼠的故事激起狂热的航海梦,但终还是在鼹鼠的规劝下厮守着他熟悉的河;鼹鼠在广阔天地品尝自由遨游的甜头,但依旧深深眷恋自己那封闭安适的地下小巢——这一切似乎意味着,作者在人生道路上也面临着安全与冒险之间的抉择,力求取得二者的平衡。这安全,是否指他稳定但乏味的职业?这冒险,是否指他心向往之但有风险的创作?(曾有朋友劝他辞去公职,专事创作,他拒绝了。)这只能是一种推测。他曾多次游历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在海鼠和河鼠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中,他比较了南欧国民性的奔放不羁和英国国民性的严谨本分。他虽不明表二者的优劣,但骨子里终究是一位英国绅士。
   《柳林风声》虽属童话类别,但公认为艺术造诣很高的散文精品。作者对文字十分讲究。它的文体,比一般儿童文学“密度”(density)大、变化多。有快速的戏剧性叙事,有徐缓而诗意的抒情写景,有机智俏皮的对话,有讽刺幽默,有鲜明的性格刻画;既有文人腔的高雅,又有民间口语的俚俗和儿语的稚气,既有严谨的语法,也有故意打破语法规范的游戏文字,例如长达两行的食品名称,竟不加一个标点符号。他的作品少而精,从《梦幻岁月》到《柳林风声》,相隔十年,而在《柳林风声》出版直到 1932 年作者逝世,他不再有只字问世。人们赞赏他文笔轻松优雅,他说,读来轻松,写来未必轻松,越轻松的文字越需要殚思竭虑。在一个主要靠眼而不是靠耳来阅读的时代,他是少数几个为作品的可诵读性而写的作家,致力于创造一种富于乐感朗朗上口的优美散文。他曾说:“我写下的每一行都要耗去我大量的生命。”写作对他来说是件苦差事,虽说是种“愉快的痛苦”。无怪到了晚年,他宁愿遨游于山林水泽,而不愿蛰居斗室伏案苦思。另一个没有说出的原因可能是,爱子的不幸夭折,使他心灰意懒,失去了创作的意兴。
   作者的另一特点是观察力强,对时间和空间有高度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他笔下的动物和静物都是活的,他对它们倾注着深切的爱心。写景并不单是烘托情节的背景。田野河流、树林本身就是有生命的实体。汩汩东流的泰晤士河,是一只躯体庞大蜿蜒闪亮的动物,或者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说书人,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个没完的故事,直到后一股脑倾泻给听个没够的大海。四时的更迭,物候的变迁,强烈地反映在动物身心的变化上。作者不仅写景细腻,对室内环境也观察入微,津津乐道。四只动物的家屋,依资财的高下而异:蟾宫气派豪华,獾的地下室古朴坚实,河鼠的岸边洞穴小巧舒适,鼹鼠居室简单实用。屋内陈设,一应用品,无不细细道来,历历在目,十足一幅英国乡绅丰足恬静生活的风俗画,耐人寻味。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有一段形容狄更斯作品的话:“一幅英国乡村生活的全景图跃然纸上,一个充斥着18 世纪情调和乡土风味的英国,活生生地再现了英国人朴实无华的享乐,孩童般的欢愉:壁炉里熊熊的火焰,雪地里的滑行,一顿美餐,简单而又有点荒谬的谈情说爱。”除了后一句,这话对《柳林风声》也大体适用。
   格雷厄姆笔下的四只动物是那样的鲜明生动,引得一些插图画家跃跃欲试。早的插图版大概是 1931 年由谢帕德(E. H. Shepard)绘的。他访问了作者,并专门到他住过的泰晤士河畔作过实地考察。后来还有帕里什(Parish)和拉克姆(Rackham)的插图。译者手头的版本是美国班坦(Bantam)出版社出版的,附有非常精美传神的炭笔画插图多幅,为莱斯•莫里尔(Les Morrill)所绘。早在作者在世时,《柳林风声》就被改编为剧本上演,名为《蟾宫的蟾蜍》,改编者 A•A•米尔恩。后又多次被改编,电视剧有人演的,也有木偶戏。著名的蟾蜍还上了迪斯尼的动画片,足见其影响之大。
   格雷厄姆把《柳林风声》作为对儿童的赠礼,不是偶然的。他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有一贯的见地。他认为,现代的少儿教育过于偏重理性、科学、实用,缺乏想象力的培育和启迪。他曾对一位来访的美国教授说过一番话,大意是:人类珍贵的财富是世界的奇妙(wonderment)。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奇妙感便消失了。成年人的世界是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只有孩子,才是在一个令人厌倦的世界里真正活着的人。他要使孩子意识到这种奇妙的可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与大自然认同,感受到自然和家庭的温暖。孩子的精神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下时,需要葆有一个心中的“秘密花园”。通过密切接触自然、有趣的历险和激动人心的书,孩子的想象力能获得营养,成年后足以抵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平淡刻板及物欲野心的侵袭,可以随时回到那个单独的精神世界,去获得心灵的复苏。缺乏这种心灵复苏能力的成年人,是一个灵魂渺小的庸人。格雷厄姆的这种看法,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种社会观念。在 20 世纪初,家长、老师们都认定,必须引导孩子进入一个现实的、理性的世界,童话、神话等非现实的谎言使孩子误入迷途,想象文学导致有害的白日梦。一些现实主义作者也持同样观点,如德莱塞曾说,给小女孩玩玩具熊,会扭曲她天然的母性。但另一些作家则主张,应对儿童施以创造性的教育,而不是传统的教化,使他们少受日常现实、清规戒律、宗教观念的束缚。史蒂文森、德拉马尔、巴里、马克•吐温、吉卜林、波特等也都强调探险、幻想、纯想象的愉悦作用,否认幻想对孩子心智的危害。但格雷厄姆则进一步阐明,大自然、梦幻、往事回忆,如同美食和睡眠之于身体健康,只会强化孩子们的心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必不可少的良性作用。反之,剥夺孩子接触幻想文学的机会,才真正对他们有害。这是格雷厄姆对儿童文学的独有见地,也是他独有的贡献。
   为翻译此书,译者得到美国弗吉尼娅•蒂梅(VirginiaTiemey)女士惠赠的原文书一册。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文字上的疑难问题,也得到女士及其夫君克里舍曼•范凯塔什(Krishnan Vankatash)先生的大力帮助,特致谢忱。
  杨静远
  2012 年 6 月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