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诗词之美:不止于品读鉴赏
作者 陈书良 著
出版日期 2016-07-3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06389129
ISBN号
(10位)
7506389126
开本 16
页数 264
装帧 平装
定价(C$) 15.4
约合(US$) 12.17
[ 内容简介 ]

★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
  
  ★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
  
  ★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生活。
  
  
  
  【四大购买理由】
  
  ★跟随名家品鉴古典诗词,领略国学之美。
  
  ★作者陈书良教授是国内著名诗词学者,六朝专家,评析权威独到,品味独具一格。
  
  ★作家出版社重点出版,精心编校,值得信赖。
  
  ★封面典雅,装帧精美,双封面精装,可读宜藏。
  
  ★用纸考究,用墨环保,字号够大,印刷清晰,享受阅读不伤眼。
  
  
  内容简介
  
   笔者幼年时即在外祖父刘永湘先生指导下学习写诗,长成后又向癯禅夏承焘先生学习填词。词是在格律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词又别名“诗馀”。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韵也比诗韵宽,因此,学习上先诗后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本小书的撰作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格律,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创作经验,让有意于此的读者能较快地运用这些传统形式来言志抒情。
  作者简介
  
   陈书良,湖南长沙人,1947年生于湖湘书香世家,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省文史馆馆员、湖南商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院学术带头人;醉心六朝文化,独立特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目  录
  
  目 录
  
  壹 声律 汉字的旋律与节奏
  
   3 平仄
  
  12 押韵
  
  18 对仗
  
  
  
  贰 格律 限定中的无限之美
  
  29 五言律诗
  
  37 七言律诗
  
  49 五言绝句
  
  57 七言绝句
  
  64 歌行
  
  
  
  叁 避忌 戴着镣铐跳舞
  
   71 失粘与失对
  
   73 孤平
  
   76 “句末三连平”以及“句末三连仄”
  
  
  
  肆 填词 凄婉动听的文字艺术
  
   81 词律的概念
  
   84 词谱与填词
  
   85 忆江南
  
   87 捣练子
  
   89 忆王孙
  
   90 调笑令
  
   91 调啸词
  
   92 转应曲
  
   93 如梦令
  
   94 长相思
  
   96 相见欢
  
   98 生查子
  
   99 点绛唇
  
  100 菩萨蛮
  
  102 卜算子
  
  103 减字木兰花
  
  106 忆秦娥
  
  107 更漏子
  
  109 清平乐
  
  110 阮郎归
  
  112 摊破浣溪沙
  
  114 西江月
  
  116 南歌子
  
  117 醉花阴
  
  119 浪淘沙
  
  120 鹧鸪天
  
  121 虞美人
  
  123 南乡子
  
  125 鹊桥仙
  
  126 踏莎行
  
  127 临江仙
  
  128 偶题
  
  128 已凉
  
  130 蝶恋花
  
  131 一剪梅
  
  133 渔家傲
  
  135 青玉案
  
  137 风入松
  
  139 祝英台近
  
  141 洞仙歌
  
  143 满江红
  
  145  水调歌头
  
  147 满庭芳
  
  150 凤凰台上忆吹箫
  
  152 暗香
  
  154 声声慢
  
  157 声声慢
  
  157 声声慢
  
  158 念奴娇
  
  160 念奴娇
  
  163 桂枝香
  
  165 水龙吟
  
  167 水龙吟
  
  168 齐天乐
  
  170 雨霖铃
  
  173 永遇乐
  
  175 疏影
  
  177 沁园春
  
  179 摸鱼儿
  
  181 贺新郎
  
  附录
  
  187 平水韵
  
  204 词林正韵
  
  228 笠翁对韵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写在前面
  
   这一本小书的撰作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格律,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创作经验,让有意于此的读者能较快地运用这些传统形式来言志抒情。
  
   笔者幼年时即在外祖父刘永湘先生指导下学习写诗,长成后又向癯禅夏承焘先生学习填词。他们都认为,传统诗词的学习、写作应该是先学诗后学词。我的学习、创作经历也是先诗后词。我们知道在文学史上,词是在格律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词又别名“诗馀”。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韵也比诗韵宽,因此,学习上先诗后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书所谓的格律诗词,在诗这一类,包括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诗两个部分。
  
   所谓古风也有两类,一类是唐代以前的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对此本书不拟赘述。一类是唐以后的古体,虽标榜不受拘限,实际还是有很多讲究,尤其是歌行体,所以本书将会专章论及。
  
   近体诗酝酿于齐梁,定型于唐代,唐代称为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自此,中国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而且历宋元明清一直到现代,诗的格律还是没有变。所以于诗我们着重谈近体诗。
  
   至于词律,昔人强调“倚声填词”,笔者的创作也是从对谱填词开始。因此本书从历来所推重的“学词入门第一书”——清舒梦兰撰《白香词谱》中着重介绍了五十个常用词牌,每个词牌又介绍了常用的一体,结合例词,讲述了如何按谱填词及词韵的一般规律。根据学者的统计,一般历史上的著名词人个人创作也不过用三四十个左右的词牌而已。本书所列词谱,应可满足初学者创作之需。
  
   诗词格律都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来说,如果能够知道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识,那就更能欣赏其中的写作技巧、艺术的美。对于创作格律诗词来说,如果能够在知道这些基本知识的同时,多读多写,那就反过来更能熟悉、运用诗词格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诗学词,多读多写是一个绝不可少的、既是初学必须,又要终生保持的功课。正由于此,我们对书中的例诗、例词都作了简注和鉴赏性的分析,寓欣赏于讲解格律之中,以俾读者学习时不至于因阅读困难而“卡壳”;并且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对自己正在学习的诗词体裁渐进地掌握其写作要领。
  
   本书所讲的诗词格律,是老生常谈,亦即大部分是前人所言。由于这是一部基础知识的书,所以书中所论概不标明出处,这也是《文心雕龙》所提倡的“同乎所同”。然书末参考文献将一一标列前修鸿著,敬意永驻。
  
   为方便读者平时创作或车旅吟咏,本书附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和《笠翁对韵》。希冀读者手此一编,于用韵造语有所依傍,熟练运用,灵活掌握,以俾实用。若能如此,则笔者的编撰目的也就达到了。
  
  
  
  陈书良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鲁迅
  
  
  
  ★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的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
  
  ——蒋勋
  
  
  
  ★唐诗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精神的不死之心。
   ——叶嘉莹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唐诗里不知不觉地成长的。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于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平仄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抑扬顿挫,从而产生一种音乐的节奏美。那么,何为平仄呢?
  
  汉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音节除了声母韵母之外,还有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这就是四声。要分辨平仄,先须区别四声。魏晋时期,陆机就已提出文学语言要音声变化和谐。所谓“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文赋》)。到齐梁时,周颙和沈约发现汉语的声调可以归纳为平、上、去、入四个类别。《南史·周颙传》云:“(周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同书的《沈约传》亦云:“(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妙其旨,自谓入神之作。”并且他们还要求诗人们写诗时自觉调整四声,“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时人称其诗为“永明体”。应该说,四声得以在这个时期被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音韵学的自然发展、诗赋创作中声调音韵运用的经验积累等,均对四声的发明有促进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与当时佛经翻译中考文审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东晋时期,佛教已盛行中国,佛经的译本亦多。由于原来佛经的梵文是多音节的,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译为单个的汉字后,为了恢复其原来的音节之美,在诵读时即将每一个字读成几个高低不等的音节,由此乃明确地辨析出字的四声。关于这一点,陈寅恪先生《四声三问》有精深论述,于此不赘。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俗称“老四声”。要知道四声,必须先了解声调是怎样构成的。古时候没有声调仪,不能测出四个声调的实际读法。人们往往举出一些例字,依四声顺序排列,让人习读,以取得一些真实的语感。其实这是一个最原始、也是最实用的学习四声法,笔者幼年时就是在长辈指导下靠反复习读以辨明四声的。如:
  
  
  
  东董送屋
  
  江讲绛觉
  
  天子圣哲
  
  平上去入
  
  
  
  有人对四声的读法作了一些形象的描绘,如唐代《元和韵谱》中就说:“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然而其所说也只是一种感觉,看了之后仍然不知道四声该如何读。后来《康熙字典》卷首出现了一种浅近切实的“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然而无论怎么描绘,都只能勾画出四声的大致轮廓。在今天看来,平声是平直不变的,上声是一个先降后升的调子,去声是一个全降调,入声是一个短而急促的调子。除了平声外,上去入三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平。所以古人把四声分成平仄两个大类。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但是,语音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现代普通话形成的过程中,汉语的声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平声。这个声调到现在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如诗时、阴淫。
  
  二、上声。这个声调到现在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如映照之映。
  
  三、去声。这个声调到现在仍是去声。
  
  四、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如今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这就是所谓“入派三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普通话的四声是将古汉语四声中前面的平声分?跗胶脱羝剑炎詈笠桓鋈肷∠直鸸槿氲揭跗健⒀羝健⑸仙腿ド腥チ耍庋焕矗肷种心男┕槿氲阶魑缴囊跗健⒀羝街腥チ耍男┯止槿氲阶魑粕纳仙⑷ド腥チ四兀勘匦氩樽值洳胖溃谑遣怂叫滤纳r
  要之,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两声(阴平、阳平)为平声,后两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古汉语也有四声(老四声),分别为平、上、去、入(等于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但上声、去声后面加了一个入声)。前面一声是平声,后三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有些诗词格律书为初学者容易入门,将新四声和老四声综合,即视每个汉字为五声,如:乌、吴、伍、误、物,前两声阴平、阳平(乌、吴)为平声,后三声上声、去声、入声(伍、误、物)为仄声。本书一依传统,四声系指平、上、去、入老四声。这是特别需要强调的。
  
  因为平声大约是不升不降一个平调,比较拖长的音。仄声大约是有升有降,比较短促的音,句与句平仄对立,句子内平仄相间,就产生了抑扬顿挫的效果。如白居易的《钱塘湖①春行》:
  
  
  
  孤山②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方能没马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①。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题“春行”,全诗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透露着诗人对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欣喜之情。首句用两个地名点出了诗人的方位,有山有亭,景色可想而知,意境也油然而生。第二句写湖水白云,白描手法,写早春时节的景象。颔联与颈联,一句一景,各不相同,描绘生动从容。“早莺”“新燕”突出了早春的时令,其实黄莺未必是在抢占温暖的树枝,所谓“争”,是作者的揣想,这样写来诗句顿时就活泼了起来。“乱花渐欲迷人眼”,妙在“渐欲”二字,欲迷而未迷,就多了几分周折,多了几分情调。“浅草方能没马蹄”,突然间发现原野竟生出了浅草,而且刚刚舒适地没过马蹄,令人感到新奇。两句依然不离早春时令。诗的尾联节奏更加舒缓,两句一景。如果你把这两句诗有节奏地缓缓读出,想象着面前有不知情的听众,你就会感觉到它的奇妙:“最爱—湖东—行—不足”,以整整一句吊起听众的胃口:我最喜欢的、在西湖东边的、来来回回总是看不够的,是什么呢?然后,“绿杨—阴里”既作为修饰、渲染其美,又继续吊着听众的胃口:绿杨阴里有什么呢?直到最后三个字,“白沙堤”,才终于道出了答案。至此,这首诗的趣味和妙处才凸现出来。
  
  这首诗格律整齐,第三句第三字“早”、第四句第三字“新”同时调整,使得三四句仍保持平仄完全相对。第五句第一字“乱”在可平可仄的范围内。第八句第一字“绿”与第三字“阴”调整,形成“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句式,也是诗人们经常使用的。
  
  平仄问题应用格律诗写作上,必须正确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格律诗的五字句和七字句声律略可变动的规定。如果是七言,即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所谓“一三五不论”,就是指句子中的单数字的平仄安排可以灵活掌握;而“二四六分明”,就是强调句中的双数字必须严格遵守格律,不能改变。如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临安即今浙江杭州,南宋都城。汴州即今河南开封,北宋都城。作者借描写西湖美景,指斥南宋当权者“直把杭州作汴州”,苟安一隅,忘记了国耻。此诗格律为七绝仄起首句入韵式,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我们看这首诗,首句第一字、第五字,第二句第三字,第三句第一字、第三字都有所变动。但是每句二四六字都完全合乎格律。可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可以给我们写作近体诗创造很多便利。
  
  但是讲“一三五不论”与“一三不论”,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所谓有条件,指的是在具体操作时,必须避免出现“孤平”与“句末三连平”或“句末三连仄”的现象。“孤平”是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字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这就是犯了“孤平”的错误。因此,在这类句子中,七言的第三字与五言的第一字,都必须按规定用平声字,不能可平可仄了。如果内容需要非用仄声不可,那么,七言就要在第五字,五言就要在第三字上,想法补救,将仄改为平,这就叫做“拗救”。但是,在仄收的句子中,即使只剩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而算拗句。因此,在仄收的句子中,不忌孤平,可以“一三五不论”。又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的第五字,“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都必须保持仄声不变,不然,就犯了“句末三连平”的错误。再如“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五字,“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都必须保持平声不变,不然,就犯了“句末三连仄”的错误。事实上,“句末三连平”或“句末三连仄”虽不算诗律大忌,却都有损声律之美。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