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先民的歌唱--诗经
作者 裴溥言
出版日期 2013-03-01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号
(13位)
9787505730601
ISBN号
(10位)
7505730606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17.5
约合(US$) 13.83
[ 内容简介 ]

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
  
  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
  
  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
  
  畅销三十年,辐射五大洲华人圈;
  
  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国学大家,本书从趣味性和启发性入手,解读了《诗经》中更精彩的篇章,并将《诗经》中的故事重新演绎,使之更加清晰动人。其中还有原文中一些词句的注释,使读者看起来更加立体,语言也明白晓畅,是现代人阅读《诗经》的读本。
  作者简介
  
    裴溥言,1921年生,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翻译家。笔名普贤,女子师范学院(抗战时期在四川)毕业。曾执教于台湾大学、菲律宾中正学院,现任台大中文研究所、东吴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诗词及古典文学研究,著有《经学概述》、《诗经研读指导》、《诗经相同句及其影响》、《诗经迭句欣赏研究》、《诗经评注读本》等。译有泰戈尔《横渡集》、《园丁集》、《泰戈尔小说戏剧集》等。
  目  录
  
  前言
  
  《国风》之六十八篇
  
  一、《周南》八篇
  
  关 雎
  
  葛 覃
  
  卷 耳
  
  螽 斯
  
  桃 夭
  
  兔 罝
  
  芣 苢
  
  汉 广
  
  二、《召南》八篇
  
  鹊 巢
  
  采 
  
  甘 棠
  
  羔 羊
  
  "坑忻穃r
  小 星
  
  江有汜
  
  驺 虞
  
  
  
  三、《邶风》七篇
  
  柏 舟
  
  凯 风
  
  匏有苦叶
  
  谷 风
  
  静 女
  
  新 台
  
  二子乘舟
  
  
  
  四、《墉风》四篇
  
  柏 舟
  
  桑 中
  
  相 鼠
  
  载 驰
  
  
  
  五、《卫风》四篇
  
  淇 奥
  
  硕 人
  
  氓
  
  伯 兮
  
  
  
  六、《王风》四篇
  
  扬之水
  
  兔 爰
  
  葛 ?
  
  采 葛
  
  
  
  七、《郑风》八篇
  
  缁 衣
  
  将仲子
  
  萚 兮
  
  褰 裳
  
  东门之
  
  风 雨
  
  出其东门
  
  溱 洧
  
  
  
  八、《齐风》四篇
  
  卢 令
  
  还
  
  东方未明
  
  南 山
  
  
  
  九、《魏风》二篇
  
  伐 檀
  
  硕 鼠
  
  
  
  十、《唐风》三篇
  
  蟋 蟀
  
  扬之水
  
  葛 生
  
  
  
  十一、《秦风》四篇
  
  蒹 葭
  
  黄 鸟
  
  无 衣
  
  权 舆
  
  
  
  十二、《陈风》七篇
  
  宛 丘
  
  东门之-OE
  
  衡 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月 出
  
  株 林
  
  
  
  十三、《桧风》一篇
  
  隰有苌楚
  
  
  
  十四、《曹风》一篇
  
  候 人
  
  
  
  十五、《豳风》三篇
  
  七 月
  
  《鸱鸮》
  
  东 山
  
  
  
  《雅》之二十篇
  
  
  
  一、《小雅》十五篇
  
  鹿 鸣
  
  常 棣
  
  伐 木
  
  采 薇
  
  出 车
  
  六 月
  
  车 攻
  
  我行其野
  
  斯 干
  
  无 羊
  
  十月之交
  
  蓼 莪
  
  大 东
  
  车 舝
  
  宾之初筵
  
  
  
  二、《大雅》五篇
  
  文 王
  
  生 民
  
  公 刘
  
  ?A 民
  
  常 武
  
  
  
  
  
  《颂》之七篇
  
  
  
  一、《周颂》五篇
  
  清 庙
  
  思 文
  
  振 鹭
  
  有 瞽
  
  武
  
  
  
  二、《鲁颂》一篇
  
  有 
  
  
  
  三、《商颂》一篇
  
  玄 鸟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序
  
    余秋雨
  
    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六十多册,书脊为青莲色,上面的书名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则是象牙色。这套书的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每册分别是一种重要经典。书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品,一算,已经三十多年了。
  
    时报出版公司出过我的不少书,因此很熟。有一次,我对莫昭平社长说,希望能邮寄这一套书给我,我自己买了背回来就太重了。莫社长说:“这是给青少年读的,您也要?”我说:“我也要。我在台北的书店已经翻阅过多次了。”于是,两箱子书,很快就寄来了。
  
    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令人愉悦的回答。而这个问题,在很多学者那里,却总是处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极端,那么铺张,那么艰涩,那么繁琐,那么纠缠不清。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套书的优点。
  
    第一, 这套书,坦陈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
  
    凡是把中华文化搞复杂的,绝大多数是陷于一隅一角,守一家,偏一学,张一经,析一谋,而无视其余,或不知流转,结果,硬筑壁垒,徒生龃龉。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没有时间和能力领略整体,只能让他们背一点古训、啃一些古诗。其实这是一条歧路,既把中华文化削薄了,又把青少年做小了。这就像我们领着学生看长城、游黄山,必须先让他们俯瞰雄伟整体,惊叹天地大美,而不是立即让他们埋头去玩弄一砖一石,一花一鸟。眼前这套书,把中华文化的主要典籍,不管是哲学、历史、诗歌、小说、散文,科技、宗教、杂学,都一一收录,可谓洋洋大观。不难想象,当青少年读者得到这套书,在还没有细读之前,光看书目就已领悟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浩荡规模。这种领悟,既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认识,又鼓励了他们的文化选择,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
  
    其实,这套书的开阔胸襟、坦然情怀,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品性,与数千年历史相关,与五湖四海相关。如果不知这种第一品性,也就失去了根本。
  
    第二,这套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人生质感。
  
    好端端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总是变得令人却步、甚至令人厌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浅尝辄止的文化人总喜欢把我们的古人塑造成喋喋不休的玄学家、道学家、书呆子。好像,我们的祖先只会板着脸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说着一些成语化的简单四字句,不容商量,不容讨论,没有性格,没有脾气,不准顽皮,不准游戏。但是,眼前这套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我在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时曾说:“从古到今,中国民众对于抽象学理缺少消费欲望”。“根子上的农耕文明使中国民众很难信奉一切离开脚下大地太远、离开直觉经验太远的东西。躲避喂食,有可能是生命的一种自救。天下长寿之人,大多简食薄饮。中华老矣,回首渺茫生平,得寿的原因之一,是不很喜欢精神文化上的浓脂厚味、巍楼巨厦。”
  
    我的这段话,大体说明了我不赞成那种过于学术化、滥情化的中国文化表述,而赞成这套书的原因。我为什么特别要对北大学生说明?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尽早解除那种貌似深沉的误会。这种误会,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狭窄的论文当作了课堂讲述内容,而越是浮薄的社会气氛又越容易把晦涩当作学问。于是,好好一个可爱的大结构,被裁割成了可厌的小条块。
  
    第三,这套书,测试了中华文化的时间张力。
  
    我所谓的“时间张力”,也可以称之为“跨时代延伸度”。这个问题,是一切古老大文明都遇到过的。事实证明,比中华文化更年老的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摩亨佐?达罗文化、克里特文化等等都缺少足够的时间张力来构成与现代的对话。成功实现了对话的只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由此开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而它与现代对话的可能,还在测试过程中。
  
    从近代以来,这种对话已经开始,但进行得非常艰难,很少成功。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都投入了,但章太炎、王国维在晚年都删削了自己的现代行止,陈寅恪则由于社会变迁和身体障碍也无法继续推进。其他被后人誉为“国学大师”的诸位学人,在这种对话中基本上停留在一些介绍性、引进性的文化枝节,而又于社会民众基本无感。这一点,只要与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数百年间知识分子在一切公共空间中的巨大作用相比,即可明了。我曾一再论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对话中真正做成的两件事,是破读了甲骨文、推广了白话文。其他事端,则离文化本体太远。
  
    眼前这套书,虽然浅显,却以白话文裹卷着现代思维常识愉快地拜访了传统文化,有一种新鲜感。例如,它为一本本古代经典分别取了一个个现代标题,这也是它当年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为《论语》取的标题是《中国人的圣书》,为《孟子》取的标题是《儒者的良心》,为《老子》取的标题是《生命的大智慧》,为《庄子》取的标题是《哲学的天籁》,为《墨子》取的标题是《救世的苦行者》……这一些,对诸子百家而言,都相当贴切。
  
    这些标题,是现代开启古代的钥匙,表现了编写者的今日情怀,并由此可想见书中的思路和语气。我感兴趣的还有以下这些标题:
  
    《泽畔的悲歌》(楚辞);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
  
    《汉代财经大辩论》(盐铁论);
  
    《瓜棚下的怪谭》(聊斋志异);
  
    《文学的御花园》(文选);
  
    《袈裟里的故事》(高僧传);
  
    《净土上的风烟》(洛阳伽蓝记); ……
  
    仅举这些例子,大家也许已经能够感受到白话文的特殊魅力。在这些白话标题背后,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惊喜的眼神。本来,他们的眼睛也许早已因那些太古老、太自守的书名而黯淡。
  
    如果让古代仍然蜷缩在古代,或者封存在一个刻意营造的“伪古代”,那么,对话就停止了,张力就消失了,延伸就中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为青少年阐述古代经典,并不是大人对于小孩的恩惠,而恰恰是大人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有可能带来古老文化的整体转型。这就怪不得,在欧洲,一直有很多才高名显的现代权威,不惜放下身段来做“经典新写”的事情。
  
    说了以上三个优点,这套书还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暗喜”。那就是,目前中国大陆传媒间掀起了一种低层次的“民国文化”崇拜,把兵荒马乱中某种初步的西学引进和临时的文教努力,当作了至高无上的楷模,在国际学术界闹了大笑话。好了,这套书的编写者,恰恰是几十年前台湾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多数是从大陆过去的,应该说是“民国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应该最有资格评判“民国文化”了。但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民国以来,也有过整理国故的呼吁、读经运动的倡行”,“遗憾的是,时代的变动太大,现实的条件也差,少数提倡者的陈义过高,拙于宣导”,“使得历代经典的再生,和它的大众化,离了题,触了礁。”
  
    那么,这套书也可以提醒大陆的读者,不要把民国以来的“文化触礁”,继续夸张为“波澜壮阔的文化碰撞”。不,触礁就是触礁,那种“波澜壮阔”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新的航程,需要重新谋划,重新开启。
  
    除了承认“触礁”的诚恳外,这套书的编写者还表现出了另一种诚恳,那就是肯定“这套书必然仍有不少缺点,不少无可避免的偏差或遗误”。为什么“必然”和“无可避免”?因为工程太大,经典太多,时间太远,而当代文化思维的变化又实在太快。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翻阅了这套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觉其中的主要缺点,并不是“偏差或遗误”,而是功力。什么功力?那就是横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维功力和表达功力。以我看,这套书的编写者们对古典的讲解能力不错,但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共通内涵挖掘上还缺少足够的深度,而现代文字的表达也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准。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学人和作家来继续做这件事,因为这套书毕竟编写于三十多年前,已立草创之功,已开风气之先。
  
    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大陆学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大陆由于政治运动,曾经中断过对古典文化的亲近,但毕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大陆在文化体量上的宏大气势,在风雨岁月中的深刻体验,在历史转型中的国际认知,有可能产生对中华文化更透彻的感悟。而且,由于人才的绝对数量十分惊人,那种能够融汇古今的文字杰作也容易期待。
  
    那么,这套书,又成了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呼唤。
  
    是为推荐。
  
    二○一二年十二月七日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名家推荐
  
    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
  
    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
  
    名人推荐语
  
    王 刚(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
  
    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
  
    张颐武(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
  
     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
  
    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关 雎
  
    【故事介绍】
  
    西洋故事里,美女梦想的是白马王子的到来;而在我们中国古代周朝的时候,美女所梦想的,乃是高贵优雅的君子。周朝除天子称王外,各国国君,虽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各依他们的封爵来称他们的国君。例如宋国是宋公,齐国是齐侯,郑国是郑伯,吴国是吴子,许国是许男。但习惯上各国国君都被尊称为公。因此,齐侯小白,被称为齐桓公,郑伯寤生,被称为郑庄公。而他们的儿子,都称公子,所以周朝故事中的人物多有名的公子,例如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到处留情,就三次娶到了年轻妻子。但《诗经》里的公子却不多,豳国的公子虽提过三次,还没形成故事(《诗经》里“王子”二字没有出现过),《诗经》里出现的顶多是君子。君子就是国君的儿子,而只要有官爵的贵族,也都被称为君子。
  
    话说西周时代黄河岸上有一个成年的君子,他知书达理,能文善武,而且相貌堂堂,正称得上一表人才,他的父母要给他找一个漂亮的女子来成亲,许多媒人都来说亲,但他都央求父母,让他自己去找,等他看中意了,才报告父母,央媒前去说合。
  
    于是他出外游历,去访求他心目中的美人儿,他经过西国,嫌西国的姑娘有些粗鲁;经过北国,又嫌北国的姑娘太刁悍;再去东国,东国的姑娘的确很秀丽了,只是人太矮小,最后他来到南国。南国的姑娘文文静静的,都出落得美丽大方。一天,他远远地听到了优雅的琴声,循声前行,走进了一座美丽的花园,透过掩映的花木,前面露出一片潋滟的水光,是一方清澈的池塘。池塘的对面,呈现着一座临水的楼台。楼台上正有一位淡妆的美女,倚栏而坐,左右侍立着两个丫鬟,原来琴声就是那位姑娘弹奏出来的,十分悠扬悦耳。听着,望着,这位君子着了迷,不知暮色笼罩下来,楼上已掌灯,他才摸黑离去,却不小心失足,扑通一声,跌落池塘。
  
    楼上姑娘叫男仆把他救起,她父亲就要把他赶走,她却要求父亲和善待人,借衣裳给他把湿衣换掉,让他在客房过夜。
  
    第二天早晨,他向她父亲告辞,顺便表明自己的身份并提出求婚的事。她父亲说:“你的身份,我会调查清楚;你既然欣赏我女儿的琴艺,那么,可说是知音难逢,你就先在我家弹奏一曲再走吧!”一听这话,这位君子着了慌,偏偏他武艺高强,熟谙弓箭,不曾好好练琴,只好推说昨晚落水时扭伤了手腕,等以后再来献丑。回国后禀报父母,央媒去说亲,虽有显赫的身世,竟被婉拒了。
  
    于是这位君子懊丧得寝食难安,犯起相思病来,做的梦也是追求她的情景,而她只是对他说:“你不是我的知音。”于是他知道除非他把琴艺练精,这桩姻缘是不会成功的。他便觅得一面名贵的古琴,马上请名师指导,立志把琴瑟练好。这样早晚勤练,琴艺猛进,三个月工夫下来,居然能弹得得心应手,逐渐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于是带一个琴童抱琴出发。他又来到南国,声称践约前来弹琴。南国姑娘的父亲,就在临水楼上设宴款待,请他表现琴艺。他伸指把古琴的琴弦轻拨,琴声就像凉风的吹拂,沁人心脾。顿时花园里鸦雀无声,静到听得见池边的流水淙淙,一会儿又听到南山上隐约的雷鸣,等到铿然一响,琴声终止,才知他弹的是《高山流水》之曲,刚才听到的淙淙水声和隐约雷鸣,只是他琴音的变化。于是满堂喝彩声,主人招呼他的女儿前来和他相见。他要求南国姑娘再为他弹琴,他愿用瑟来相和,而姑娘仍请他弹琴,自请以瑟和琴,两人就合奏了一曲琴瑟和鸣的《鸾凤曲》。于是他说:“我既然已经和她琴瑟为友,不知可否娶她回去敲钟打鼓地让她快乐一番?”
  
    这时原先的媒人也出现了,他说:“还请老丈俯允。”姑娘的父亲含笑点头。于是一桩美满的婚姻终于成功。
  
    于是南国的诗人便把这个故事,编成一个歌来给大家唱。这首歌就是《诗经》里《国风》的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雎》的原文当时也是白话诗,但是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光景,到现在已和我们的白话很不一样,就是读音也变了。而且当时的文物制度,礼俗习尚,和现在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若不加一番注释,还不容易完全明白。以下就是《关雎》篇的原文和音义的加注。每章之后,并附现在的白话译文。
  
    【原诗注释】
  
    关关雎鸠,   关关:雌鸟和雄鸟互相鸣叫的声音。
  
    雎鸠(jū jiū):一种也称鱼鹰的水鸟。
  
    在河之洲。   河:指黄河。
  
    洲:水中小于岛屿的陆地。
  
    窈窕淑女,   美心曰窈,美容曰窕。
  
    淑女:品德善良的女子。
  
    君子好逑。   君子,本意是国君之子,转成有官爵贵族的通称,而且妇人称其夫亦为君子,和后世专指品德高尚者有别。
  
    逑:配偶。
  
    以上第一章,鸠、洲、逑三字押韵。
  
    【今译】在那黄河的青草洲上,水鸟儿关关地雌雄和唱,听了使人想起那位秀外慧中的善良姑娘,正好是高贵优雅君子的理想对象!
  
    参差荇菜,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茎叶,可食。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
  
    左右流之。   将水左右流动着,使荇菜近身以便采摘。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寤:醒。寐:睡着。
  
    说不但醒时在追求她,就是睡着了梦中也在追求她。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思:没有意义的语词。服:想念。
  
    悠哉悠哉,   悠:深长。哉:语助词,没有意义。
  
    辗转反侧。   这句是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是形容夜里睡不着的情形。
  
    以上第二章,前四句之字上一字流、求押韵;后四句得、服、侧三字押韵。
  
    【今译】见到那参差不齐的荇菜,用手将水左右摆动着使它近身来;见到那位秀外慧中的善良姑娘啊,就寤寐不忘地去追求她。追求她不得门儿,就日日夜夜地想念她。夜漫漫啊夜漫漫,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啊好心烦!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琴:七弦乐器。
  
    瑟:二十五弦乐器。
  
    友:古音读以,动词,交朋友的意思,即增进友谊。
  
    以上第三章,之字上的采、友两字押韵。
  
    【今译】那参差不齐的水荇菜,左边右边地把它采,那位秀外慧中的善良姑娘啊,弹琴鼓瑟来和她增进友爱。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芼:择取。或解为烧熟。那么这句是讲炒菜时把它左右搅动。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以上第四章,之字上的芼、乐两字押韵。
  
    【今译】那参差不齐的水荇菜,左翻右翻地把它炒起来。那位秀外慧中的善良姑娘啊,敲钟打鼓,快快乐乐地把她娶回来。
  
    【评解】
  
    我们看第一章的写作技巧,头两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是听到声音,然后由声音而发现地点,这样写比“河洲雎鸠,其鸣关关”要有情调多了。因为这位漫步在河边的公子哥儿,并不是有意来看雎鸠鸟的,雎鸠鸟的鸣叫,是他无意中听到的。听到声音,才看到水鸟,由水鸟的双双对对,才联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后两句是错综的不平对句,平稳的对句应该是“淑女窈窕,君子好逑”,可是那样就显得平淡无味了。整篇诗的好处,全在这第一章的四句,如果我们能耐心地多读它几遍,自然就会体悟到其中充满一片和平之音。
  
    第二章写水中荇菜的左右浮动,就像那女孩子的心,不可捉摸。越不可捉摸,越想追求。不过,如果一追求就成功,那也太没意思了。所以来一句“求之不得”,事情有了变化,笔调也就有了变化。这样才有曲折之美而不平淡呆板。本来爱情的路上是崎岖不平的,所谓好事多磨,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内外俱美的姑娘,又哪能随便让人追求,又哪能轻易追求得到呢?所以只有日思夜想,满脑子都是那姑娘的影子,满脑子想着如何才能追求到她。于是白天就食不知味,无心做事;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越睡不着,越觉得自己对那姑娘思念的深长,更难熬那漫漫长夜,真是好苦啊!
  
    忽然间,噢,有了,真是福至心灵,想到这样一位姑娘,一定要有同样高雅情趣的伴侣。于是在第三章就叙述弹琴鼓瑟以增进友谊的事。这样一来,才打动了那姑娘的芳心,好像那水中荇菜已采到了。两人既有共同的爱好,自然感情就进展得快了。
  
    于是第四章说荇菜已择取下来了,他们的爱情也成熟了。于是快快乐乐地敲着钟打着鼓,热热闹闹地完成了他们的终身大事。因为有原先的追求之难,所以才有今天的得到之喜。而这位公子哥儿的快乐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当他追求不到时,并没有伤心到吐血病倒,甚至绝望自杀,这就是孔子所称赞的“哀而不伤”;而最后追求到了,也没有快乐到得意忘形,狂欢达旦,这就是孔子所称赞的“乐而不淫”(淫是过分的意思)。所以这篇诗所表现的男女恋爱的感情是正常而健康的。
  
    这篇《关雎》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部《诗经》三百零五篇的第一篇。为什么编诗的人把它放在第一篇呢?这是有原因的。正如前面所说,这篇诗所表现的男女恋爱的感情是正常而健康的。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所列的人际关系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也就是说其他四伦都是由夫妇所生的。有好的夫妇,才会有好的儿女;有好的儿女,才会有好的社会,好的国家。所以在五伦之中,夫妇一伦最为重要。因而在选择配偶时,要特别谨慎,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的义务和责任;要承先启后,要仰事(父母)俯蓄(妻子),要对家庭、对祖宗、对社会、对国家负起重大的责任来,不只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社会的进化是靠五伦的正常维系,而夫妇为五伦之本,所以特别重要。魏文侯说:“官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其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选择一位好的终身伴侣,不只是你个人之福,更是国家之幸。所以编诗的人,就把《关雎》排在全部《诗经》的第一篇了。朋友们,当你选择你的另一半时,希望你好好想想这些话!
  
    或者有人要问,我国古代婚姻是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何以把自己追求情人的诗却放在第一篇?我们的答复是周代《诗经》里固然说“取(娶)妻如之何?匪(非)媒不得”(《齐风?南山》),做媒的手续是少不掉的,但不必一定要“父母之命”。自己找到对象,先报告了父母,获得父母的同意才行迎娶,是通行的礼俗,所以《齐风?南山》篇里只说:“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所以《诗经》时代的婚姻礼俗,其实是和现代相仿的,现代的婚礼,不过将媒人改称为介绍人罢了。
  
    十五《国风》都是民歌,原先是在民间流传的,有些被搜集起来,经乐师们配上乐谱,应用在各种典礼中演唱。《关雎》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民歌爱用“兴”来开头,这一篇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和以下两章开头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两句,本来和故事无关,可以省去。但是唱起民歌来,就是偏爱先唱一两句没什么关系的景色来开一个头,来押一个韵,这就叫“兴”,是民歌的特色。可是你说它和以下的诗句没关系吧,又好像有一些关系,像雎鸠鸟的相互鸣叫,似乎可以为君子与淑女匹配作比;荇菜的采摘,也可与淑女的追求作比。而细想,还是若即若离的。这样说吧,兴句的妙处,就在若即若离;它的妙用,就在能触发出和以下诗句的联想作用来,你以为怎样?
  
    十五《国风》都是有韵的诗,但上古时代的音韵,已经和唐诗不同,现在的国音,就连五声中第五声的入声都消失了。所以我们要读《诗经》原来的音已很难办到,这篇的用韵,不过是举一个例给大家知道一下。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